“百香果女孩案”再审改判死刑:罚当其罪才是宽严相济的真义的

“百香果女孩案”再审改判死刑:罚当其罪才是宽严相济的真义的 在备受社会关注的“百香果女孩案”中,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再审程序,作出了新的判决。法院依法撤销了原先的二审判决结果,对原审被告人杨光毅改判为死刑,并同时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这一判决已依照法定程序,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核准。此次改判不仅展现了司法审判的严肃性与权威性,也深刻诠释了“罚当其罪”的刑事政策精神,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法治理念。 回顾案件本身,2018年10月4日,杨光毅采取极其残忍的暴力方式,对一名女童实施了性侵行为,导致被害人身心受到巨大创伤。案件发生后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。在一审程序中,杨光毅被判处死刑;但在二审阶段,判决结果出现变化,改为死刑缓期执行。这一改判引发了被害人家属及公众的质疑,许多人认为对犯罪人的惩罚未能与其罪行的严重程度相匹配。 被害人家属随后提出申诉,要求再审此案。经过审查,广西高院决定启动再审程序,对案件事实、证据及法律适用进行了全面而审慎的重新审理。法院在再审中重点审查了杨光毅的犯罪手段、情节及其社会危害性,最终认定其犯罪性质极为恶劣,后果特别严重,社会影响极坏,依法应当判处极刑。 这一再审结果,不仅回应了被害人家属的诉求,也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:对于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、手段残忍的犯罪行为,司法机关将坚决依法严惩,绝不姑息。它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,也彰显了国家在保护未成年人、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方面的坚定立场。 该案的审理和改判过程,充分体现了中国司法体系在实践中的自我完善与监督机制。它说明,法律并非僵化的条文,而是能够在尊重事实、依法裁判的基础上,不断回应社会关切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同时,这一判决也警示社会,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,完善相关法律与社会机制,防范类似悲剧的重演。